說在前面
實驗操作
安全第一
臨睡前看到南航實驗室事故的最新報道,為這些學子扼腕嘆息的同時想起了最近幾年頻頻發(fā)生的校園實驗室事故。突然想起了同樣有化學實驗室的檢驗機構卻鮮有不幸發(fā)生。
細細琢磨,確實兩者有很大不同,這就造成了不一樣的結果。
大家多是事后總結安全防患的一些要點,殊不知從根源上來講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要原因
檢驗機構基本通過了CMA或者CNAS的實驗室評審,有規(guī)則有規(guī)范就沒有壞處。這些“人機料法環(huán)”的制度和要求或多或少把實驗人員在程序上和操作上進行了一定的管控。
而高校實驗室只有很少部分進行了資質認定和實驗室認可,大部分沒有外部管理機制介入。
其 次
高校實驗人員不是標準化操作,所以隨意性比較強,沒有太多的約束和敬畏感,實驗室管理相對松散??赡苁且驗楦咝W者認為自己是在做科研,創(chuàng)新性更多一些,不想用條條框框束縛自己吧。
當然,也必須要承認很多實驗確實是研究性的,有很大的偶然性與風險性,不像檢測機構是用標準上規(guī)定的方法和試劑做實驗,比較成熟。
第 三
高校實驗室管理的現(xiàn)狀就是分塊管理,各個老師各行其道,連試劑耗材都是各項目組自行安排,沒有統(tǒng)一管理,當然也是因為經費問題,沒辦法規(guī)整。這樣造成結果是物料浪費嚴重,安全隱患極大。
上次出事故的高校實驗室就發(fā)現(xiàn)了教授違規(guī)存放多年的大量危險金屬試劑,這個現(xiàn)象在檢測機構是絕對不可能出現(xiàn)的。
第 四
高校中沒有通過認證的實驗室是監(jiān)管的真空地帶,很少檢查也沒人操心,使得操作人員越來越麻痹大意。然而檢測機構一年來評審、擴項、飛行檢查就會讓實驗室人員始終緊繃著弦:廢液處理、易制毒管控、試劑堆放、安全通道哪點不是爛熟于心呢。
第 五
高校實驗室在設計布局時往往不夠規(guī)范,有的實驗室是和教室混在一個樓里的。設備擺放,水電氣通風就存在疏漏,不符合安全規(guī)范,或者比較老舊,設施老化嚴重。
我去評審過幾個由高校實驗室為主體,改造后想通過資質認定的第三方實驗室,就發(fā)現(xiàn)在實驗室內部、外部的層次感和界限不是很清晰,好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覺,自然就容易有安全隱患了。
第 六
高校和三方檢測機構的實驗室運作目的也不同。
前者可能需要研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未知的東西,有時候很著急,不修邊幅,試驗難度高、危險大,可以說就是“亂中取勝”;后者按標準做事,按程序操作、力求規(guī)?;a獲得利益,追求的“穩(wěn)中求勝”。
所以兩者的風險差異也就一目了然了。
說了這么多,絕沒有任何貶損高校實驗室的意思!
只是看著一個又一個才子學霸因這樣的事故不幸遇難非常痛心,除過再學一學安全防范知識之外還應該反思什么?為什么檢驗機構實驗室事故就少呢?
通過對比,希望我們從體系上、認識上、監(jiān)管上有所改變。
真的不想再看到這樣類似的新聞了。